近日,陕西青年志愿者对我校多元施策构建“五维一体”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进行了报道。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_Ub-BZ_pYvVWExIblXqzQ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共青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党政关注、社会急需、青年能为”为切入点,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着力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构建,以制度、管理、保障、文化、孵化五方面为着力点,不断健全制度供给,优化管理模式,落实保障机制,营造文化氛围,做实项目孵化,为志愿服务工作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健全制度供给,保证志愿服务高质高效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团委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志愿服务全过程,构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设有一个学生组织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五个校级志愿服务社团,十个二级学院志愿服务队,18个公益类社团。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先后多次深入志愿者中关心慰问。
同时,学校不断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明确了“志愿者管理办法与奖励办法”,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将“年度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60小时”作为校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的必备条件,学校设立“志愿服务与公益”专项奖学金,充分营造“人人都要成为志愿者”的浓厚氛围。
此外,每年表彰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集体、志愿服务项目百余人。并举办优秀事迹分享会,大力宣传推介青年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典型做法和经典案例。
优化管理模式,推进志愿服务协调发展
立足志愿者+服务对象,构建常态化、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模式。在志愿者中开展志愿服务基础、礼仪、岗前、专项培训。同时,围绕资格审核、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环节,学校全方位制定体系化选拔标准,全面考察报名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
立足志愿服务项目+专业特色,搭建“棋盘式”实践育人平台。目前校级志愿服务组织在文博讲解,扶弱助残、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赛事、应急救助等领域常态化持续发力;各二级学院志愿组织又结合专业特色在科普宣传、艺术疗育、禁毒防艾、推普助力、智慧助老等领域重点发力。
学校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讲解队也是多次获得陕历博优秀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称号。所建立的志愿服务项目在省、市级项目大赛中荣获多项奖项,被人民网、中青网、西部网、中国青年报、西安发布等官方媒体报道志愿服务事迹百余篇。
营造文化氛围,保持志愿服务活力满满
精准打造“动员大会”,将志愿者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学校在每年“学雷锋纪念月”“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志愿者日”均会开展志愿服务公益集市、志愿服务表彰大会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旨在通过一月一主题,一事一总结,一年一表彰的常态化活动开展,营造正能量志愿文化氛围。
精雕细刻“品牌文化”,将志愿者从“参与者”变成“建设者”。通过宣传片拍摄、原创视频、电子画册、志愿集市等形式,广泛宣传推介志愿服务先进人物、事例、项目,增加志愿者的归属感。此外,打造“城小愿”志愿形象IP及系列周边文创产品,编写歌曲《城愿》并制作志愿服务主题宣传片《我是谁》《敢为》。
精心挖掘“服务典型”,将志愿者从“建设者”变成“引领者”。学校开设志愿者话题专栏,编排系列推送展示优秀学子服务、奉献基层的突出事迹,推动志愿文化融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同时,定期举办志愿服务论坛与主题分享会,邀请广大青年志愿者在交流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
做实项目孵化,拓宽志愿工作服务“半径”
加强志愿服务基地化建设,覆盖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多样性实践平台增加。学校以陕西省内为主,周边省份为辅的县委、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签订校地共建合作协议和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114处,其中包括中国铁路西安局有限公司、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语辩论世界杯组委会等企业和机构,共建了一批新时代志愿服务实践站,明确了“立足城市发展、满足社区需求和解决师生诉求”的新目标。
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打造的精准服务-深入调研-高效落地服务项目成果凸显。牢牢把握“挑战杯”、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引领作用、涵养功能和育人实效,立足校园学生实际需求,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创业所涉及的知识结构和实际问题,推动成果转化升级。同时,聚焦社会热点,推动志愿服务活动与假期“三下乡”“返家乡”等活动相结合,开展各具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落实保障机制,让志愿服务后顾无忧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走访慰问、课业保障、定制餐券等“暖心”保障,为志愿者提供贴心服务。同时,学校还联动团市委、团区委、企业等积极为志愿者提供实践平台,鼓励志愿者扎根基层、服务乡村,促进就业保障。2024年更是创下了15分钟2000人主动报名西安马拉松志愿者的最高纪录。
接下来,学校团委将继续围绕“五维一体”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优化与升级,持续在思想引领的深度、体系机制的完善、特色品牌的塑造、服务地方的广度、服务大局的高度上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努力培育“追求卓越、崇尚奉献、拼搏进取”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推动学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与青年学子成长相融合,书写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行动新篇章,让青春在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中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编辑:贺换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