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宣传之窗 > 专题专栏 > 正文

【人物风采】叶泽瑞:用热爱奔赴成长,以竞赛追求卓越

时间:2024-11-20 10:23:01  作者:  点击:

人物介绍:叶泽瑞,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2101班学生,2023-2024学年优秀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他连续两年专业排名第一,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两次。叶泽瑞学科竞赛硕果累累,曾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二等奖,第29届CaTICs竞赛国家级团队优胜一等奖,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陕西省二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省二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22“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二等奖;2021“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三等奖等。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团学志愿服务工作,曾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学干部”“先进社会实践个人”等称号。他在大学生活中,拿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让我们一起走进叶泽瑞所书写的大学答卷。

拟定目标 热爱前行

对机器人学科的向往与期待就像一粒种子,从高中开始便深深地扎根在了叶泽瑞的心中。叶泽瑞是个目标明确的人,他从大一进校就明确了考研的目标,立志于在机器人学科不断钻研。谈及对自己专业的理解和认知,叶泽瑞滔滔不绝,眼里满含热爱。他认为,机器人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融合了机械设计、电子电路、计算机编程、传感器技术、控制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而叶泽瑞希冀自己成为一个跨学科的机械类专门人才。因此,他认真而勤勉地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刚进入大学时,叶泽瑞就解锁了自己学习的节奏密码。由于大学的课程繁忙,安排得比较紧密,所以他认为课堂是最重要的时间段。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是稳扎稳打步步向前的基础和保障。碎片化高效输入、把握专业课重难点、建立课程宏观逻辑框架,加上课后与老师的交流讨论、对每一门课程认真的态度,这是叶泽瑞连续两年均保持着大类前三的秘诀。他30余门课程达到90分以上,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电气工程与技术等多门重点学科上更是达到了95+的成绩。同时,他也取得了多项专业与技能证书:如CET4级、CAD一级、CAD二级、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证书等。“我学习的方法不是传统的大块时间上自习,我更喜欢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学业。”叶泽瑞表示。每次备考前,他总会用一周时间梳理课程的知识点,再用临考前的三天认真复习自己总结的笔记,将复习内容熟稔于心。“考试的前三天我基本就可以感知自己能考多少分了,这是基于我整理笔记的效率和复习状态。我认为梳理知识的能力也很关键。”叶泽瑞说。

叶泽瑞积极参加各类英语学科竞赛。他表示,参加英语竞赛能够助推自己英语学习的动力。同时,英语学习对于自己专业的学习也大有裨益。谈及英语学习的方法,叶泽瑞说:“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去积累。我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习英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学习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要有专注力,心静自可屏蔽外界干扰,无论哪一科学习也就会游刃有余了。”由于出色的英语成绩,他获得了第六届及第七届“亿学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及综合能力大赛省级一等奖,2022“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二等奖,2021“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三等奖等成绩。

以赛促学 奔赴成长

除了深化对自身专业的理解,积极参加竞赛,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比赛过程中更是叶泽瑞不断进步的法宝。大二伊始,叶泽瑞就开启了自己的学科竞赛之路。一开始,叶泽瑞在团队中以新人小白的身份学习和实践着。他将大量的课余时间、假期投入实验室的研学中,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队友也尝试参与了多项机器人A类赛,但在比赛中均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虽然明知道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比赛的挫败感还是狠狠地给了我迎头一棒。”叶泽瑞坦言。一连串学科竞赛的失利,使他萌生了放弃参加比赛的念头。可正当“放弃”敲响门铃的时候,“不甘”破门而入了。“常反思”“常超越”“常突破”成了叶泽瑞学科竞赛的“金钥匙”。面对困难,他乘风破浪、昂首前行,在竞赛中追求更大的成长。

叶泽瑞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省赛比赛中(中间为叶泽瑞)

2024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省赛是叶泽瑞第一次以队长的身份去线下参加的大型比赛,也是叶泽瑞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场比赛。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5月,叶泽瑞带领团队一直备战该项赛事。他们参加的赛道为农业机器人赛道,作品名为《“葱丰者”——一种兴农机械》,旨在大葱收割领域借机器人实现智能化收割。作为队长,他主要负责机械结构设计,也参与了计算机视觉算法训练、电控设计等多项工作。比赛当天,跃跃欲试的叶泽瑞团队五人信心满满,但迎接他们的却是极大的冲击感,比赛现场有一千多个作品,叶泽瑞团队的资金投入、作品体积大小远远不如别的参赛团队。在叶泽瑞的口中,这是一场“战争”,一场以小搏大,看起来注定失败的“交战”。就是这样一场看似没有胜算的比赛,叶泽瑞团队走过了三轮问辩,最终获得省级二等奖。在三次问辩的过程中,叶泽瑞的心情五味杂陈,从一开始的茫然到坚信、再到惊喜,最后又有不甘。“这场比赛并不是我在大学生涯获得的最高荣誉的比赛,但确实是第一场让我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强烈向往的比赛,是一场让我觉得虽败犹荣的比赛,那种以小搏大,得而胜之的感觉,使我从之前所有的失败中走了出来,更加坚定了我立志考研的信念。”叶泽瑞说。

大二上学期,叶泽瑞加入了王国平老师、樊琛老师为带头人的学术团队,该团队于2023年获评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为通过智能化机器人为舌功能瘫痪者提供治疗,涉及机械工程、基础医学等学科。大三第二学期,他和团队成员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参加了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他们的参赛作品《智能舌肌康复机器人系统》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对他而言,此次比赛的成绩是个人学科竞赛的最好成绩。叶泽瑞表示:“由于参赛的舌肌康复机器人作品一直处于迭代更新的状态,所以我们的成功并非‘运气不错’,而是团队几届学生夜以继日不断试错的结果。成绩固然重要,但我们团队的创造力和敢想敢做的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力量更难能可贵。”

大三学年,是叶泽瑞学科竞赛的丰收之年,他从各样的比赛中收获了多方面的成长。叶泽瑞坦言,学科竞赛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让他接触并学习了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深入研究和实际操作,他对比赛所设计的跨学科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比赛过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和困难提升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学会了如何快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叶泽瑞说:“很庆幸,在团队中,我认识了一些来自各个专业的优秀同学,他们是我经历一次次失败后,想要将不甘化为动力时,仍能背靠背的队友。所以在后续的多次比赛中,每当我步入困境的时候,回头发现身边有他们的身影,我就会觉得所面对的这一切也不是那么不可战胜。”

向着光 也努力成为光

叶泽瑞一直认为良好的心态能给一个人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他总是抱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元气满满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在完成学习任务、学科竞赛之余,他积极投身学校和机械工程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在手工艺品及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校辩论赛、雷锋月活动都能看到叶泽瑞的身影。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叶泽瑞的大学生活,更让他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友谊。此外,叶泽瑞还踊跃参加迎新志愿者、运动会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由于出色的表现,叶泽瑞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学干部”“先进社会实践个人”、校园活动“优秀个人”等荣誉。“活动和实践中,我感觉自己向着光,也努力成为光。这样的经历使我非常开心和满足。”叶泽瑞表示。

对叶泽瑞而言,能获得优秀学生标兵是对他过去学习生活的肯定,也是对他莫大的鼓励。叶泽瑞表示:“我一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于每一件我想做好的事情,我会用尽全力去做它。每当有所收获,我都会感激当初拼尽全力的自己。”

轻舟已过万重山,长路漫漫亦灿灿。叶泽瑞目前正在考研备考中,他希望自己能够成功考研上岸,在热爱的机器人研究领域发光发热。以热爱为人生底色,以竞赛为成长阶梯,相信叶泽瑞未来会在不弃微末、不舍寸功中成就梦想。

文字:沈玉皎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沈玉皎